研究生院(研工部)4月份
工作要点提示
一、博士生复试录取
(一)博士招生计划下达后公布申请-考核和硕博连读拟录取考生名单。
(二)计划有缺额的专业开启第二轮报名和复试。
(三)招收科研博士的导师须提交科研项目博士经费转账单,学院收齐后填写汇总表交研究生院。
去年时间参考: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4月25日左右下达。
二、硕士生复试录取
(一)一志愿复试录取
3月29日-4月2日开展一志愿考生复试
4月2日前提交一志愿考生成绩汇总表和复试记录表
4月3日前公布一志愿拟录取考生名单
4月3日前提交本校拟录取考生体检名单
4月8日前在学校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中录入一志愿考生复试成绩。
(二)调剂工作
4月2日前公布调剂考生一志愿专业范围和初试科目科目要求。
4月7日前设置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调剂专业、调剂时间和计划余额。
4月7日前提交调剂考生复试日程安排(包括报到点、报到时间、业务课笔试时间、面试时间、复试方式等)。
4月8日起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开通,筛选符合要求考生,发送复试通知、组织复试、发送待录取通知。
4月8日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开通,筛选符合要求考生,发送复试通知和待录取通知。
4月25日前完成调剂生复试录取工作。
4月28日前完成拟录取考生体检报告收集和整理。
(三)注意事项
1.报考或调剂非全日制专业的考生还需在复试前提交定向就业单位出具的意向书,拟录取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
2.做好相同考生择优复试筛查,对申请同一招生单位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学院应当按考生初试成绩择优遴选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
3.做好研招网密钥(U盾)展期,确保能够使用。
4.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包括专项计划),严禁超计划录取。
5.复试名单、成绩录入、拟录取名单须双人审核。
6.联合培养考生应在拟录取前签订联合培养意向书,明确联合培养单位。
三、港澳台招生(只涉及生医学院)
(一)港澳台考生参加初试(4月12日)。
(二)制定学院2025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工作实施方案(4月下旬)。
(三)开展港澳台考生复试工作(5月上旬)。
四、招生咨询
调剂系统开通后,公布学院咨询电话和邮箱,保持咨询电话畅通,及时接听考生咨询电话,回复考生邮件。调剂复试名单确定后,及时对未进入复试名单的考生进行解锁。
五、研究生培养
(一)4月初,启动学业预警,在4月中旬前完成相关学业进展情况的梳理(尤其对即将达到最长学习年限研究生加强提醒与沟通)。
(二)4月15日前,完成《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的定稿工作,完成发文。
(三)启动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
(四)全面梳理研究生教改、课程建设项目的在研情况,准备开展相应的中期检查或结题工作。
(五)在第十周(4月底)启动研究生证补办工作。
六、学位点评估工作
(一)公示2020-2025年周期性合格评估学位点建设年度报告。
(二)按上级要求开展相关学位点专项评估工作。
七、学位授予与管理
学位论文送审。做好2025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工作,学院根据下一批次材料提交时间(6月3日前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须审核完成学位申请并提交至研究生院)做好学院整体送审规划。送审前学院形式上重点审核论文格式、学术规范和查重结果,内容上对送审论文严格把关,确保论文质量。
八、导师队伍建设
(一)导师招生资格确认。各学院4月3日前完成2025年硕导招生资格确认工作并提交至研究生院。
(二)导师培训计划制定。各学院4月上旬制定好年度导师培训计划并提交研究生院。
(三)新增导师培训。各学院应专门安排针对新增导师的培训,提高新增导师履职能力。
九、质量管理
(一)校研究生教育成果奖。4月份研究生院组织专家评审。4月份购买教育成果奖申报指导线上课程并组织观看。
(二)优秀学位论文。4月份开展2024年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卓越论文申报。
十、制度建设
规章制度修订。研究生院结合《学位法》调研修订创新性成果标准等文件,形成初稿。
十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安全稳定
(一)研究生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排查。开展研究生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排查,专项工作政策培训等方面工作。各学院于4月25日前报送月度研究生思想动态研判表。做好重点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更新并报送本学院重点人员信息库。
(二)开展研究生月度主题教育。各学院以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资助诚信为主题,组织研究生开展专题学习,要求宣传教育全覆盖。
(三)理论学习宣传。举办浙理硕博宣讲团第二期红研“青”思享沙龙。联合兄弟高校宣讲团开展校际宣讲交流和实践活动,校院协同做好宣讲团成员培训与指导。
(四)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围绕研究生党建“双创”培育工作,开展好4月辅导员主题沙龙活动,加强工作研讨和交流。
十二、学风建设
(一)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校院联动,拟定年度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办好启动仪式。持续发布每周学术讲座资讯。
(二)举办浙理有约·导学微沙龙。围绕研究生成长需求及关心关注话题,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优秀朋辈与在校学生开展交流研讨、成长对话与经验分享。
(三)开展研究生优良学风团队评选。请各学院做好宣传发动、评选推荐和总结宣传工作。组织好全校层面的公开评选和展示活动。
(四)做好研究生朋辈榜样宣传。校院联动,遴选校长特别奖、十佳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中的朋辈榜样,开展研究生科研学术、竞赛实践、学生工作、社会服务等方面优秀事迹宣传。
(五)研究生竞赛工作。组织开展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校赛。依托浙理研学堂平台,邀请优秀竞赛团队、指导教师、评审专家做好赛事宣讲。
十三、奖助工作
(一)组织开展研究生“三助岗位之星”评选。挖掘和选树研究生“三助岗位之星”,遴选推荐优秀研究生参加全省评选。
(二)公寓安全和文明寝室建设。开展春季学期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指导浙理研究生社区联合会举办“一平米改造计划”研究生寝室美化大赛。
十四、日常管理
(一)常态化开展研究生日常教育。制作警示教育推送,提高研究生防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网络文明素养。校院联动,持续开展交通安全、人身安全、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教育。
(二)加强联合培养等校外实习实践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持续推进联合培养研究生和实习实践研究生的全覆盖数字学工系统报备和信息统计工作。
(三)做好春季毕业生离校服务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春季毕业生离校一件事办理的系统更新维护等相关工作,及时回应毕业生的诉求。
(四)做好清明假期研究生去向排摸。各学院要做好清明假期研究生的安全教育和去向排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