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张旭昆教授应邀来我校做题为“产业革命、“骡子”经济、收入分配——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状况的几点理论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研工部副部长彭学兵教授主持,全校二百余名师生聆听了学术报告。
报告中,张旭昆认为,当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出现大量由收入分配问题所引发的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现象。从这一现象推导出导致这些社会现象的本质原因是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围绕收入分配不公的研究问题,张教授首先区分了收入不均与收入不公两个概念的区别,认为公众痛恨的是收入不公,对于正常的收入不均,还是基本认可的。在分析库兹涅茨曲线和西方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对中国收入不公问题解释乏力,以及国内文献对此问题回答不够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基础上,张旭昆进行了自己的理论推导,提出了统治经济的概念。他首先分析了市场经济、产业革命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认为工业化导致产业结构和产品种类的巨大变化,工业替代农业成为社会的支柱产业,随着工业化发展,整个经济高速增长,但伴随着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财产贫富悬殊。当前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导致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一个大背景。然而在此大背景下,中国还有一些促使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特殊因素,张旭昆将其归纳为统治经济下的收入分配问题。他指出,工业化城市化的大背景、作为统制经济遗风的政府不受约束的过大的权力、贪腐的政府官员、市场化过程中私人企业主阶级的形成、公民身份的双轨制,这五个因素组合到一起,应当为近二十来年来中国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承担大部分责任。张旭昆将中国目前的经济称为“骡子”经济,提出了骡子经济下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具体对策。
报告会后,彭学兵主持了学生提问的互动环节。广大师生踊跃发问,张旭昆教授都一一给予了中肯而独到的回答,博得了现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这场学术报告会是2014级研究生新生始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目的是在研究生新生中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校党委研工部希望借助类似活动为广大研究生的成长成才搭建更好的平台,创设良好的氛围。也希望广大研究生不断培养科学精神和综合素养,提高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过程中全面成长。
人物名片:
张旭昆,博士生导师,教授。现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张旭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思想史、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制度经济学。发表学术论著50多部,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其治学原则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求实之态度、创新之冲动,常为政府官员讲授自由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