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精神,加强学院间的工作交流与研讨,分析研判扩招后研究生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效能与质量,校党委副书记姚珺召开800人以上规模研究生培养学院副书记专题研讨会。理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书记参会。会议由党委研工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冯飞芸主持。
会上,冯飞芸向与会成员介绍了我校研究生的总体情况,通报了今年1月以来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相关数据和问题。随着研究生规模的逐年增长,研究生类别呈现多样化特点。除了校内从事科研活动的研究生外,我校还有不少研究生分散在省内的联合培养高校、地方研究院、科研院所或企业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另有少量研究生在省外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科研活动。同时,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和困难也增长明显。研究生涉及诈骗、实验室安全等方面问题偶有发生,希望通过专题研讨会,交流经验,研究对策,推进工作。
四个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做主题交流发言。纺织学院方平从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面临的“研究生学术成长与全面发展”“导师成长需要和研究生成才需求”“导师和学生沟通不畅”这三对矛盾着手,介绍了学院建立信息管理、疫情防控、安全教育“三元合一”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导师和辅导员的培训与考核机制,切实为提升立德树人工作实效进行实践探索。
材料学院周照东以“感受”、“隐患”、“思考”三个角度分享学院研究生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心得。他指出,研究生人才培养不应仅关注学术方面,还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学院通过在联培院校建立特色党支部,将疫情防控、安全教育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探索研究生思政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契合点,明确导师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提升研究生的主体意识和安全意识,保障其健康成长。
机械学院陆秋萍介绍了学院重新梳理和调整研究生党支部组织架构,探索以研究方向为单位划分党支部。同时,在联培研究生较多的研究院设立师生联合党支部和临时党支部试点,架起联培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
理学院张孝凤结合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实际,分享了以课题组为单位设立党员观察员责任制的研究生管理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苗头性、指向性问题,将安全稳定工作融入日常管理。此外,她还介绍了学院正积极推进研究生协同育人管理机制的实践探索,通过定期召开学工线、研究生教学线、系所负责人等组成人员的联席会议,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助力研究生的成长成才。
最后,姚珺作总结讲话。她说,本次会议开得很有价值,四个学院在研究生思政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解题方法,做的都很好。党的二十大代表、陈文兴校长在学习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时候指出:“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高校发展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对的教育’、做‘强的教育’,坚定不移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面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呈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教育工作者既是“出题人”,也是“解题人”。我们要积极探索“破题”良方,以研究生的需求为导向,主动与研究生拉近距离,为研究生搭建舞台、创造机会。面对快速发展的研究生教育,我们要及时转换工作思维和方式方法,围绕研究生管理模式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和机制改革、导师队伍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差异性培训培养等方面问题,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协同育人方面的强大资源和工作力量,积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努力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