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安全稳定
1.深入学习宣传全国两会精神。组织研究生收看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重要新闻发布会等,深入学习宣传全国两会精神,加强研究生对国家形势政策和大政方针的学习了解,培育家国情怀,增强使命担当。
2.谈心谈话工作。根据学校统一要求,对照学期初辅导员联系学生工作责任清单,全面细致、不折不扣组织落实好各类特殊研究生群体的面对面谈心谈话工作,建立健全动态工作台账。联系沟通校外住宿研究生,动态更新信息库,做好教育管理工作。3月4日前更新特殊研究生群体信息库并报备研工部。
3.加强研究生日常教育和管理。持续开展寝室和实验室的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防诈骗教育,做好研究生思想动态调查掌握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关注研究生身心健康,组织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关注毕业班研究生论文盲审、预答辩和就业择业等方面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和帮扶工作。
4.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研究生辅导员主题培训或工作沙龙,指导研究生会和研究生社区联合会做好年度工作计划,组织落实3月有关工作。
5.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研究生疫情防控信息排摸和每日一报。各学院根据上级要求,做到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全覆盖,健康排查和风险区域旅居史排摸无死角,管控措施组织落实不打折扣。细致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研究生每日健康打卡、信息排摸、重点人员情况报送和异常人员及时处置等常态化工作。
二、学风建设
6.学术文化。筹备举办第一届研究生“求是·创新”学术论坛。联合校团委策划第十八届研究生翎源节。各学院应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积极规划设计和培育一院一品学术文化活动,大力浓厚校园学术文化氛围。
7.优秀毕业研究生评选上报。公开公平公正地组织开展好浙江省2021届优秀毕业研究生和我校2021届优秀毕业研究生评选工作,按要求落实评审、公示、推荐及有关材料的报送工作。
8.开展科学道德与学术交流讲座。拟定三月份学术论坛和报告安排。依托浙理研学堂,开展学位论文规范和毕业流程、实践创新和论文撰写等方面培训指导和主题分享。各学院根据自身实际组织开展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学术报告、学术交流和科研指导等方面的活动。
9.学科竞赛组织发动工作。关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赛事进程,做好组赛备赛工作。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将于3月开赛,请相关专业学院组织好赛事的宣传动员和组队报名工作,动员学科(专业)领域的导师带领研究生团队积极申报。研工部将根据报名情况,择时开展学科竞赛经验分享或校级比赛。其他实践创新类赛事,各学院可结合每年组织报名时间节点,做好提前谋划,尽早落实项目遴选、团队组建和指导跟进工作。
三、资助管理
10.“三助一辅”工作。联合教务处开展本学期助教岗位选聘工作。开展2022年上半年助管岗位梳理和岗位增补聘工作。组织全校研究生开展资助政策宣教和诚信教育。指导学院做好助研有关工作。
11.国家助学金和助管岗位津贴发放。完成3月份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的造表发放工作。完成对1-2月助管岗位津贴(含学生辅导员)的审核发放工作。
12.研究生奖助审计数据报送。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三助一辅”发放表》、《学校奖学金发放表》、《学业奖学金发放表》、《困难生基本信息表》、《国家奖学金发放表》和《国家助学金发放表》等资助工作相关信息的审计报送工作。
四、文明寝室建设
13.寝室安全检查和问题寝室的整改。组织开展新学期全校学生寝室安全文明大检查,排查化解安全隐患问题,限期整改问题寝室,持续巩固文明寝室建设成果。
14.扎实推进公寓思政工作。开展“喜迎亚运、温馨雅室”寝室美化大赛活动。组织助理公寓辅导员开展新学期研究生寝室走访调研,了解搜集研究生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协调沟通,帮助解决有关问题,增强公寓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就业工作
15.信息更新报送工作。做好2021届毕业研究生职业发展状况和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涉及的“关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报送和更新”工作,开展专题工作培训和交流。
16.2022届毕业研究生毕业鉴定工作。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开展2022届毕业研究生的毕业鉴定工作。请各学院做好组织发动工作,以班级为单位,严肃认真地开展好毕业鉴定工作,如实填写每个毕业生的毕业鉴定内容。
17.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和招聘岗位。举办2022届毕业研究生春季招聘会。各学院要利用现有校企合作单位、校友企业等资源,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和岗位,及时发布招聘信息,接洽企事业单位举行线上线下招聘会或宣讲会。各学院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积极联系行业企业,搭建一批行业领域的就业实习实践基地,既能强化学生实习实践和职业探索意识,又可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增强人岗匹配度。
18.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充分利用我校学生就业数据监测平台等就业数字系统,及时掌握并分析学生就业趋势、现存问题和帮扶对策,建立一生一档就业动态信息库,有的放矢地规划和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稳步向前。注重导师指导、辅导员引导和讲座辅导,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到基层单位建功立业。关心关爱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就业指导和帮扶。主动调查需求,为考博考公考事业单位的毕业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