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旧版本
思政教育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思政教育 > 正文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2016年工作要点
作者: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时间:2016-03-17 15:20:00 点击量:
        2016年我校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和学校2016年党政工作要点精神, 从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和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出发,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提高研究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坚持“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理念,深入构建以提升研究生思政素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为目标的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努力做好“十三五”开局之年研究生学生工作。
一、深入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研究生教育和谐稳定
        1.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分专题举办各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活动;组织研究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主题班会;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探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渠道和形式,确保研究生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强化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引领。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重点任务贯彻到研究生教育全过程;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做好包括每学期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全年共六次的研究生思想动态研判工作,通过思想动态研判及时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对重点人群给予重点关注,维护研究生思想稳定。 
        3. 切实维护研究生教育和谐稳定。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生命观教育,强化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感恩意识教育,加强心理咨询与心理指导工作,塑造全面发展的研究生;加强安全稳定教育,遏制传销组织及宗教势力对研究生的渗透和影响;开展实验室、寝室等研究生活动场所的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强化校园反恐防范工作,确保研究生教育和谐稳定。 
二、拓宽学风建设工作思路,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
        4.浓厚研究生学术活动氛围,提高研究生学术活动质量。通过网站、微信平台、流动展板等,宣传学术活动和学术报告,浓厚学术氛围;通过举办“院士讲坛”、“教授讲坛”、“优博优硕经验沙龙”等学术科技活动,提高学术活动质量;支持研究生会举办好第十一届研究生“翎源节”;鼓励各学院创新“学术论坛”的组织形式,提高“学术论坛”的影响面和参与度,努力打造和评选一批校优秀研究生“学术论坛”项目。
        5.鼓励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努力提升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以《研究生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和《研究生出国(境)资助管理办法》为抓手,通过奖励和资助办法鼓励和支持研究生积极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积极参加学校认定的国内和国际各类科技竞赛和学科竞赛、积极申请发明专利等科研创新活动,激发研究生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积极性,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学术素养,拓展研究生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统筹规划与设计,明确研究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志愿服务等各类实践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加强校企双导师共同参与研究生实践教育,发挥各类实践和实习基地作用;继续深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提高实践育人效果。
        6.开展诚信教育、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培育研究生正直诚信和追求真理的品质;继续通过新生始业教育、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专题报告、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相关知识竞赛等举措,提高研究生诚信和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意识;积极探索开展诚信教育、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教育新形式;完善系列规章制度,构建立体的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防范体系;加大学术不端行为惩处力度。
三、拓展研究生人文教育方法,培育研究生健全的人格
        7.积极营造培育人文精神的环境。人文是为解决“善”的问题。要在课堂教学、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等各环节灌输人文精神,营造人文精神培育的环境;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形式,打造人文精神提升的平台。
        8.积极利用好学校“金沙讲坛”开展人文大讲坛系列活动。积极利用学校“金沙讲坛”平台的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文大讲坛系列活动,通过人文大讲坛引导学生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人类发展。积极引导研究生参与到人文大讲坛中来获取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精神。
        9.奖助评选中体现人文精神成分。在各类奖助学金评比中,要把人文精神放进去,尤其要把那些科研素养高,学术成果突出,且懂得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的优秀研究生评选出来。
四、完善奖助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奖助对研究生的正向激励作用
        10. 继续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通过奖助激发研究生科研与学术热情。严格执行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困难补助等资助政策,确保奖助的公平公正;落实好出国(境)资助、创新成果奖励等政策,充分发挥各类奖助政策在资助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11. 完善“三助一辅”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将“三助一辅”工作和研究生培养环节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助教、助研、助管和学生辅导员等“三助一辅”管理服务体系,努力提升“三助一辅“工作实效;探索和完善研究生助管准入与考核制度,加大对硕士研究生参与本科教学和教学辅导的助教工作力度,探索优秀博士生参与研究生教学的助教工作,积极推进研究生担任学生辅导员工作;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做好助研、助管和助教津贴的审核与发放工作。
        12. 做好各类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及典型事迹宣传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做好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创新成果奖励、专项奖学金等的组织申报、审核评比工作;积极开展研究生优良学风团队、优秀毕业生、学术之星等个人或团体的评优活动;积极探索针对研究生科研创新和创业实践等为学习内容的项目评选活动;以项目化管理方式,推动学院就研究生党建、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导师作用发挥、思政工作服务平台建设、学术文化建设等进行方法、模式、内容的创新与研究;确保评奖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细致处理;注重挖掘优秀典型事迹,对典型案例和特色做法进行及时总结,树立榜样,加强宣传,发挥先进的导向作用。
五、健全成长成才服务体系,确保研究生思政工作顺利开展
        13.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健全管理体制。一是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不定期举办工作专题研究、论坛研讨等形式,加强工作交流,鼓励研究生辅导员参加专题培训和理论学习,切实提高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水平和实效。二是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队伍建设。明确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职责,加强导师与辅导员的定期联系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调动导师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研究生骨干队伍建设。每年选拔一批优秀研究生干部担任兼职辅导员、助理公寓辅导员、三助岗位兼职工作等,注重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与水平。
        14.继续深入开展研究生生涯规划教育。巩固研究生生涯规划教育成果,鼓励各学院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生生涯规划教育活动,鼓励探索适合学科和学生特点的生涯规划教育模式,鼓励研究生参加全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竞赛;以新生入学始业教育为契机,提高研究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以毕业生离校教育为依托,创新载体方法、拓展教育内容,培养研究生对母校的荣誉感,增强研究生爱校责任感。
         15.开展心理健康和心理安全教育。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情商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继续在研究生复试时开展心理普查,不定期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排查;建立从研究生入学到毕业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心理咨询与心理指导工作,完善研究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提高研究生抗挫折能力;利用我校心理学学科专业优势,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服务与心理辅导,推进研究生朋辈心理咨询与辅导;开展人口文化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提高抗挫折能力;加强研究生日常身心安全教育。
        16.推进研究生文明寝室建设。加强校、院两级研究生社区自治组织和寝室长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研究生自治组织的带头示范与自治作用;开展以文明寝室评比活动为重点的公寓文化建设,积极举办“最美社区摄影展”、“社区全民约跑”等特色活动,营造文明、和谐、健康的社区环境;落实干部和教师联系学生寝室制度,加强工作指导,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创新网络信息平台,充分利用“浙理研究生社区联合会”微信公众号为研究生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17.深化研究生动态管理机制。继续在实验室、研究室、实习基地实行点名与签名制度,定期收集汇总备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对外出实习、科研、交流学习研究生的动态信息管理,深化研究生信息动态管理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定期与在外研究生交流,对长期未签到的研究生给予重点关注;发挥研究生信息员的作用,确保校园和谐稳定;积极探索“学校——基地”双向互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18.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帮助研究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积极提供就业信息,为研究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关注就业弱势群体,实现个性化就业帮扶;引导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鼓励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深造,鼓励研究生开展自主创业,提高研究生理性把握人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导师和学科在研究生就业中的作用;鼓励研究生自主创业,引导毕业生结合国家需要和自身所长,到西部、基层和国家重点行业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确保我校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5%;整合平台,协同推进,形成“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工作机制。 
        19.严格管理、严格要求。鼓励研究生正常的学术科研活动和正常的文体活动,但同时要在研究生中提倡有规律的生活。鼓励研究生提高科研和学术活动效率,严格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和学术活动,正确把握学术论坛和学术活动的政治方向,防止学术论坛和学术活动与宗教、政治等关联。对学生的学术规范要严格要求,对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20.强化日常服务意识、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强调服务育人观念,满足学生合理需求,以服务带动管理,以服务促进管理认同;进一步推进干部、教师联系寝室、辅导员与研究生谈心、研工部与学生定期座谈等制度;及时发现学生的实际问题,切实帮助研究生解决实际困难;重视学生申诉,充分利用研工网畅通研究生利益诉求与意见表达渠道,维护好研究生的权益,确保校园和谐稳定。充分利用研究生网络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努力为研究生提供高效便捷的网上信息自主查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道德知识网上考试等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开展网络思政与社区思政工作的探索,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空范围。
 

Copyright © 2011-2013 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二号大街928号 邮编:310018

历史访问量:1479134 月访问量: 7170 51.La 网站流量统计系统 VIP 用户